环状外阴炎
概述:环状外阴炎(cyclic vulvitis)病因不十分明确。真菌培养和镜检通常阴性,但抗念珠菌治疗对多数病人有效,推测可能与念珠菌感染有关。
流行病学
流行病学:好发青年女性,平均年龄32岁。
病因
病因:环状外阴炎的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:
2.阴道病 感染性因素如真菌或细菌感染,尤其是非白念珠菌和B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,非感染因素如萎缩性阴道炎、脱屑性炎症性阴道炎。
3.对雌、孕激素过敏 有作者发现对多种治疗抵抗的环状外阴炎患者对雌或孕激素过敏。
发病机制
发病机制:组织病理检查无特异性的发现,可有角化过度、角化不全、棘层肥厚、表皮内水肿及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。
临床表现
临床表现:环状外阴炎的症状是间断性的,并与月经周期有关,通常发生在经前期或行经期。性交后常有加重,检查外阴可发现明显的红斑,呈环状分布。用棉拭子拭之有触痛。
并发症
实验室检查
实验室检查:阴道分泌物真菌直接镜检,但阳性率只有61%。细菌培养 有时可培养出B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。部分患者用雌孕激素做皮内试验可发现迟发型变态反应。
其他辅助检查
诊断
诊断:根据原因不明的、好发于青年女性的疼痛性外阴红斑,环形分布,可初步诊断,但必须排除原发病。
鉴别诊断
鉴别诊断:鉴别诊断包括各种感染性外阴炎和病因明确的外阴疼痛。
治疗
治疗:
1.阴道内用抗念珠菌药物(如制霉菌素),连续治疗4~6周。
2.或用
乙酸凝胶改变阴道内pH值,对某些病例亦有效。
3.口服加阴道用药 有些学者推荐持续性抗真菌治疗,每隔1~7天口服氟康唑150mg,同时在服药后连续3天阴道内放置氟康唑,消除白色念珠菌的感染,同时外阴避免接触刺激性的乳膏。或是选择每天局部用唑类乳膏、制霉菌素软膏或是阴道内栓剂。
预后
预后:患者到更年期或自愈或经抗雌激素治疗有效。
预防
预防:注意外阴卫生、防止药物过敏。